位置:首页>文章信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大渔村谋划乡村振兴工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大渔村谋划乡村振兴工作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7-07 18:58
   浏览次数:
打印

7月5日下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蔡志康带领局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负责人来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系帮扶脱贫村宝兴县灵关镇大渔村,参加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见面暨第一次联席会议,结合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与县、镇、村三级共同谋划大渔村乡村振兴工作。宝兴县乡村振兴局、住建局负责人和灵关镇党政领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大渔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奔小康后发出的又一次伟大号令。6月29日,局党组书记、局长魏静东深入大渔村调研指导,对如何做好联系帮扶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要求。市县两级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以及部门党组织的要求,坚持把联系帮扶作为助推发展、加强农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平台,调整完善联系帮扶工作关系、职责任务和工作重心,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字总要求,聚焦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充分发挥联系帮扶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五年努力,持续推进大渔村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推动大渔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会议要求,市县两级帮扶部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市县联动、部门参与、精准帮扶、全面振兴”的联系帮扶思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平稳过渡,加大宣传力度,务求取得实效。  

一是编好各类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市县两级帮扶单位要围绕联系帮扶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与宝兴“十四五”规划和若干专项规划做到有机衔接,高质量编制好联系帮扶工作五年规划(2021一2025),指导编制好大渔村乡村振兴规划、村庄规划,在过渡期内帮助大渔村积极创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确保联系帮扶工作规范、有序、有力推进。

二是建强村级组织、提升治理水平。与大渔村持续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助振兴”活动,积极做好村级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在帮助选好“带头人”、配强“好班子”的基础上,指导村党支部建立健全支部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指导村党支部重点围绕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动村组干部、党员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促进担当作为,培育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回乡返乡创业;推动加强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星级争创,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好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强村富民。在巩固灾后重建、脱贫攻坚成果、建成万亩三木、千亩粽叶、百亩重楼等骨干产业的基础上,要重点围绕立足大渔村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村情实际,挖掘盘活资产,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挥村级农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要重点围绕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继续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推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建设行动等重大任务落地见效;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

四是为民办事服务、改善生活条件。要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推动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经常联系走访群众,积极参与便民利民服务,努力在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推动部门各类资源向大渔村下沉,以机关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继续按照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大力支持联系村推进农村“改厨改厕”、生活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加强防洪和地灾防治工程建设,提升防御能力。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南坝东街2号

电话:0835-2243842

传真:0835-2239030

邮箱:yasgtzyj@163.com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 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8

蜀ICP备09001929号-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925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