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章信息>提升能力 真情为民 崇尚实干 坚守清廉(雅安市国土资源系统扎实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

提升能力 真情为民 崇尚实干 坚守清廉(雅安市国土资源系统扎实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7-03 00:00
   浏览次数:
打印

    编者按:机关行政效能是党政机关和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办事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效力的综合表现,也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加强国土资源部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维护群众权益,事关改革发展大局,是国土资源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政府形象,奋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

    今年以来,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各级党组织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提高行政效率,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干部监督,提升工作质量”,以抗震救灾为中心,以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效能机关建设”为目标,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完善制度、规范行为”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向我看齐、对我监督、整肃队伍、转变作风”为主题的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
    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各项工作全面推进,部门形象得到提升。特别是在抗震救灾中, 他们紧紧围绕切实加强震区地质灾害防治、服务安置受灾群众、服务灾后恢复重建“三件大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在危急困难时刻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国土资源系统的良好形象。市国土资源局党委被市委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强化效能意识 适应发展需要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使工作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针对当前机关的行政效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保障发展的需要,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通过扎实开展以“提升能力、真情为民、崇尚实干、坚守清廉”为重点的“思干思进、奋力爬坡、跨越发展”教育活动,组织各县局、分局和中层以上干部到市政务中心参观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提高效能、转变作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省委提出的增强“公仆、大局、服务、诚信、廉洁”五个意识和市委提出的强化“开放、前沿、进取、爬坡”四种意识的要求,认真开展大讨论,切实解决好国土资源部门在机关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强化五个意识”:
    一是强化公仆意识。针对一些同志在工作中对群众多次上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视不够、解决不力等问题,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做到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帮为群众所需。下功夫努力解决好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一些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办事过程中,坚持做到:紧急事情立刻办,当天事情及时办,分内事情积极办,分外事情协助办,外地事情优先办,疑难事情尽力办,一切事情依法办。
    二是强化大局意识。针对有的同志大局意识不强,写材料、拟文件、办事质量不高,怕担风险,工作主动性差等问题,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服从大局,围绕中心工作,所负责的工作都要从制定工作计划、措施和具体推进工作的全过程去思考、去行动。每名干部职工都要把自己的岗位工作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大局要求统一起来,融为一体,提高效能。同时,在抓工作落实中,既自觉做好本部门、本科室的工作,又自觉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相关科室的协调配合,坚决克服各自为政的推诿扯皮现象。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针对有的同志在办理业务中粗枝大叶不细心,统计数字出差错,接待来访和办事的群众方法简单,推脱了事等问题,注重把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围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日常的业务办理和落实民生工程等工作中,不断强化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建立优质服务机制,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特事特办服务、上门协办服务、重点事项服务。做到服务热情周到,首问必答,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
    四是强化诚信意识。针对有的同志责任心不强,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心态,一些普通工作人员认为工作责任是部门或科室领导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愿主动干、干事不主动等问题。强化诚信意识,努力做到言出行随、行必见效,说做的事就要做,承诺了的就一定要办到,使每一名机关工作人员都能够自觉做到找准位置,当好角色,尽好职责,树好形象。
    五是强化廉洁意识。针对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近几年来个别同志在廉洁自律方面反映出的问题,要求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各级党组织都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五条禁令”》,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清白做人。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办事效率

    他们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中深深感到,虽然目前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机关的办公条件逐步有了很大改善,在数字的统计与应用、文件的起草与文档的使用,以及土地规划、地籍管理、矿政管理、执法监察等大部分业务工作,都普遍使用了电子设备和信息遥感技术,有力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决不能满足于物质手段的进步,必须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办事效率、抓好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为此,他们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克服文山会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倡开短会、写短文、务实效、重实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深入基层第一线调查研究,及时指导解决开展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5月12日发生特大地震后,7名县级干部迅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指导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全力以赴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涌现出了杨登全、彭锦、李文光等一大批在抗震救灾中不畏艰难、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坚守岗位、忘我工作、不屈不挠、顽强奋战的先进典型。陈永生、甘强军、黄雅群、易勇、李雅兰、田雅春等科室的同志和各县局、分局的业务骨干,在杨登全、刘微副局长的带领下,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奋战十多天,昼夜编制灾后重建用地规划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等报件,确保了按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局机关党员和干部职工还为灾区群众捐款31695元,捐物158件,其中缴纳特殊党费16895元。
    二是坚持创新机制。采取规范报件材料、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工作流程、畅通绿色通道以及提前介入、并联作业等有效措施,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在抗震救灾进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后,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受灾群众的新家园用地做到“结构要更合理、功能设施要更完善、未来发展要更美好”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灾后重建用地安排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与金土地工程、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内安移民安置、土地复垦等相关项目结合起来,组织指导各区县国土资源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围绕雅安经济发展大局,开展地震损毁评估,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灾毁耕地恢复治理专项规划》、《灾后重建用地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疏理出瀑电占补平衡项目的立项、重点项目的预审、国有土地的收购等近期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派出专人常驻成都,直接与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对接灾后规划编制和项目对接工作,争取省上将全市重大项建设用地纳入绿色通道,从而加快了我市重大项目建用地报批速度。对条件成熟的城镇、工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按照即报即批即建的原则抓紧办理;及时研究制定下发了抓好灾后损毁房屋临时过渡房的用地保障工作的“四条规定”。目前已征800余亩临时用地,用于4万多受灾群众搭建临时过渡房;启动了汉源萝卜岗新县城6700亩土地整治的前期打桩定界及实物指标调查。在提供建设发展用地保障工作中,重点围绕我市交通建设规划和3+1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交通发展规划、3+1产业发展规划的无缝衔接,加快名邛高速、雅泸高速公路用地报批和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完成成雅城际铁路、雅乐高速、雅康高速公路和川藏铁路雅安段用地的规划编制;完成市工业园区6个地块挂牌出让的资料准备、会审、报批、公告,并进行挂牌出让;完成雅沪高速公路征地7500亩和名邛高速公路重新测量确定土地面积和实物复核;切实加大城市规划区内征地拆迁安置力度,完成市本级300亩建设用地的供应任务;抓紧做好100个重点项目的征地报批和用地规划调整工作,优先保障我市优势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用地的需要。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对各项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土地开发整理、红层丘陵找水打井、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搬迁等民生工程,抓好跟踪问效,每月督查通报一次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确保全年整理土地10.18万亩,实现新增耕地1.018万亩,建成高产保收基本农田1.46万亩;完成红层丘陵找水规划打井487口,解决分散农户1677人的饮水困难。特别是为确保全市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市国土资源局在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的同时,迅速挑选15名党员与各县国土资源局、雨城分局党组(支部)共组成24个党员服务队,会同专业队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集中排查及安置点的危险性评估,迅速建立和健全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展开一场抗击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攻坚战。他们先后邀请全国8支103人的专家队伍对全市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城建规划等方面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支持,排查范围覆盖全市七县一区,遍及153个乡镇。共查出全市因地震诱发了的原有911个隐患监测点中的285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险情,新增灾情隐患点116处,威胁到12742户、44301人以及公路、电站、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安全,造成全市耕地毁坏79683.45亩,其中528.2亩耕地彻底灭失。根据排查出来的各类地质灾害类型、特点和发育程度,他们重新修订完善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分别制定了排除、加固、疏导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方案,及时消除隐患。采取搬迁、转移等措施,主动避让。已将受威胁的5万多名群众通过投亲靠友、入住临时安置点等方式进行了转移,未发生因避让不及时而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在全市容易发生滑坡的重点区域中的125个乡镇发放安装滑坡裂缝报警器1000个,指导各区县针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监测措施,暂时不能消除隐患的,统一设立警示标志,疏通避险路线,设置防护系统,防止了次生地质灾害引发的伤亡事故,成功地避让了25起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他们向各区县紧急送去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和地质灾害防治资料近6万份,及时分发到群众手中。完成了涉及到地质灾害避险安置的5个区县113个安置点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确保了5万名群众的生命安全。 将市本级的92万元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经费由市局垫支提前下拨各县区用于群众搬迁避险,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厅紧急拨付200万元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经费到我市,随即全部下拨各县区用于开展工作。
    四是坚持依法行政。按照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的原则,严格按法定权限程序行使好国土资源部门的职权。对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国土资源管理重大事项,坚持调查研究和合法性审查、集体会审决策制度,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国土资源听证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加快服务型机关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窗口办文,统一实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实行政务服务窗口授权制度,切实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努力把国土资源部门建设成为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

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机关管理

    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一班人”在分析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效能建设问题时认为,机关行政效能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到位、奖惩逗硬不到位。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要取得实效,在抓好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坚持把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制度的制约保障作用,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建立和完善并认真落实各种必要的机关管理制度。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机关效能建设中,他们牢固树立“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办事拖拉、遇事推诿、纪律散漫、作风稀拉等不良行为,确保每名工作人员都能做到能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扎实有效、不走过场、不图形式。为此,他们在机关管理中,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目标任务.对本部门机关所有的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下属单位、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由局办公室负责,按照“三定”方案规定,进行合理的工作职责分工,在去年己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基础上,强弱搭配工作人员,明确各科室(下属单位)和各类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二是制定切实有效的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效能考评办法。由局办公室和纪检监察室负责,对每个岗位、每个人的思想作风、工作能力、行政效能、成果业绩等,都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考核办法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在坚持抓好干部职工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从局领导班子成员做起,实行上下班按手指印签到,因公外出或参加会议的同志,在纪检监察室登记备查,每月公开通报一次考勤情况,人人互相监督,有效地纠正个别同志上班迟到、下班早走或无故缺勤现象。
    三是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能当场办结的要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告知办结时间;对不属于首问责任人承办或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当向当事人提供热情的告知和引领服务;属于本部门办理的事项,及时转交承办人,并负责跟踪办理;对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当场明确告知,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待或推诿延误。特别是对群众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涉及民生问题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由主办业务科室的分管局领导牵头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科室限时办结,严禁科室之间、科室与下属单位之间、本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办理业务工作和处理疑难问题人中出现相互推诿扯皮、遇到矛盾绕道走的现象。全面推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规定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南坝东街2号

电话:0835-2243842

传真:0835-2239030

邮箱:yasgtzyj@163.com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 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8

蜀ICP备09001929号-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925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