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设置刚性约束,硬化管控机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执行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制度,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死守耕地红线,确保全县0.92万公顷耕地保有量和0.89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优化用地布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开展重点部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以及“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
三是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利用效率。加大建设用地报批力度,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用地供应规模和结构,探索完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方式。完成6个城乡批次报件和5个农用地转用批次;成功出让工业用地3宗,面积20680.43平方米,成交价款516万元。保障了重大项目用地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