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泸定6.8级地震发生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习
极限加速,两日内完成震后首轮地质灾害应急排查
地震发生后,雅安市地质灾害指挥部迅速启动地质灾害二级应急响应。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极限思维、强化上下联动,积极争取部、省应急力量紧急驰援雅安,省市县前方指挥部迅速成立,18名专家,57车222人专业技术队伍携带44台无人机分赴全市各县(区),特别在灾区通讯不畅、部分道路阻断、沿途山体仍在不断垮塌的情况下,专家技术人员不容半点迟疑、不惧任何危险,围绕“5+1+N”(“5”指的是:现有隐患点(含已销号)、新增隐患点、安置点、高山峡谷在建工程、已治理工程,“1”指的是:重要基础设施,“N”指的是:救援队伍野外驻地等),义无反顾逆行奔赴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极限加速全覆盖开展拉网式排查。历时2日,9月7日24时顺利完成全市地震灾区震后首轮地质灾害全覆盖隐患排查,共排查震前在册隐患点786处(复核已销号隐患点1283处)、安置点191处、高山峡谷区在建工程102处、复核已治理工程400处。
接续作战,七日内完成灾区人居环境周边区域详细调查
面对地震及降雨叠加影响,灾区防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全面完成灾区首轮全覆盖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紧安排部署,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拉网式、地毯式、全覆盖对我市灾区人居区域(场镇、聚居区、分散农户)周边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评估,密切联动灾区共同打好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役,切实做到不留一户、不漏一人。截至目前,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438处(石棉县217处、汉源县131处、荥经县52处、天全县38处),其中新增隐患点120处,变形加剧隐患点70处,暂无明显变形隐患点248处。经专家会商研判,根据灾区438处隐患点当前情况进行赋码,其中74处隐患点赋红码,186处隐患点赋黄码,178处隐患点赋绿码。
除此之外,配合开展投亲靠友住所、出租房、新建安置点选址、工业园区等周边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导灾区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前地质灾害评估论证。
精准识别,运用“空天地”技术手段开展调查评估
利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建模等先进技术识别研判,加强对县城周边、场镇后山斜坡、高山峡谷、抢险通道、重大隐患点等威胁区域进行片区影像解译分析,提升隐患精准识别能力。如根据高分四川中心提供的震区高分六号卫星数据,调查复核田湾乡、草科乡、新民乡3个乡高位、威胁居民的地灾隐患102处;利用无人机航拍、激光LiDAR镜头对石棉县县城周边植被覆盖区山体损伤进行探测,为斜坡稳定性评价提供重要支撑依据;利用微变感知雷达对王岗坪乡后山斜坡高风险区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
强化应用,加强分析研判落实防治举措
始终坚持“边排查、边研判、边移交”。凡是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均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研判,及时组织专家会商灾区较为复杂的新增或变形加剧的190个点位,逐点针对性提出“群测群防、排危除险、清淤加固、工程治理”等防治建议。并按照属地原则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及时移交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截至目前,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灾区共排查学校、医院、水库水电站、桥梁、电力通讯、工矿企业、景区等213处基础设施和交通干线及乡村道路,共计发现隐患点130处,均及时提出防治措施并移交教育、交通、文旅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快实施应急项目。对威胁群众紧迫的隐患点,加快实施首批19个应急排危项目(其中草科乡8个、王岗坪乡5个、新民乡6个),有效保护144户、722人安全。目前新民乡、草科乡项目征地、场平均已完成,剩余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提前谋划,科学编制相关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积极争取支
守点控面,从严从实落实灾区提级预警响应
以安全度汛、保障全市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重中之重,成立“9·5”泸定地震震后次生灾害防治前方联合指挥部,市县联动全力打好灾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切实做到预警不取消临时机构不撤销、安全防线不驻牢人员不撤离。同时,发挥市地灾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在“疫情+余震+强降雨+旱涝急转”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和短临预警,通过视频和电话方式及时调度预警县(区),适度扩面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坚决做到“早转、快转、尽转、多转”,千方百计确保灾区度汛安全。地震发生来,连续10天共发布11期市级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累计转移22536户71074人,并严格落实闭环管理要求。另外,安排在家县级领导和调研员同志带队分赴各县(区)进行督导,确保各项安全度汛措施落细落实。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仍在进行,自然资源人身上的征尘尚未涤尽,灾后重建的号角早已吹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