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章信息>“七个创新”构建灾区安全稳固地质环境

“七个创新”构建灾区安全稳固地质环境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7-22 00:00
   浏览次数:
打印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雅安震区因受“5•12”和 “4•20”两次地震叠加影响,地质环境呈现出地灾隐患点多面广、汛期地灾频发、易发、高发态势。两年来,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指导下,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理念,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抓紧抓实。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努力开拓工作思路,通过组织领导、群众参与、项目管理、资源整合、技术支撑等全方位多措并举的创新,不断完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环境下的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连续两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为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受到了中央和省、市各级党政领导的好评。
    1.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县区政府主体作用。一是明确县(区)人民政府为主体,市人民政府指导、监督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实施,国土资源部门主动协调推动发改、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实施工作效率。二是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指挥长、市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成员的市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单一的国土资源系统防灾模式向县(区)、乡镇人民政府主动防灾的工作格局转变。通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指挥,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分级负责的地质灾害防范管理机制、应急处突救援机制、防灾信息联合发布机制,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范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三是在地灾专规编制工作中坚持开门编规划,主动征求县(区)政府意见。
    2.创新应急治理机制,确保治理工程高效启动实施。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将工程类项目依法依规纳入应急治理工程实施的路子。
    3.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效益。一是通过重点场镇、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的实施,采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以惠及民生、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为民生工程提供安全、稳定的地质环境保障。宝兴县冷木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有效保护宝兴县城1.5万群众免受地质灾害侵袭、发挥地灾防治效益的同时,也成为了地质灾害科普基地、感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众休闲锻炼场所,带动周围住户发展农家乐等第三产业致富。冷木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作为芦山地震灾区唯一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域,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二是努力实现避让搬迁农户由灾民变居民。通过提高受地质灾害威胁对象避让搬迁经费、整合其他项目经费“打捆”实施,以及部分土地复垦、区域复绿与部分生态治理工程相结合等综合防灾措施,确保避让搬迁农户“搬得出、住的稳、能致富”,最大限度地惠及避让搬迁户。
    4.创新群众监督机制,打造地质灾害治理阳光工程。一是大力宣传地灾治理工程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阐明利害关系,调动群众树立“我受益、我监管”的监督理念;二是开展地灾治理工程相关培训,各县(区)在组织实施治理工程的过程中,由专业的监理人员对受益区内群众有针对性讲解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的规范化施工要求,提升群众监督能力;三是选聘当地群众和地灾监测员作为项目监督员,明确群众与施工单位的主体对象关系,赋予群众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实施过程监管、动态监管的权力。
    5.创新群测群防机制,“群专结合”实现隐患点全方位监控。一是加强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支撑与信息引导向基层乡(镇)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延伸。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建立了市、县(区)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各县(区)建立了群测群防短波系统,实现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二是抓好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采取领导干部一级包一级的方式,健全完善市、县、乡、村、社、监测员6级群测群防工作体系。三是加大群众监测支持力度,由政府提供专职监测员公共岗位并补助专职监测经费对隐患点进行长期监测。
    6.创新技术支撑体系,依托专业地勘队伍“为我所用”联动防灾。一是“4•20”震后,省、市、县国土资源系统三级联动,第一时间快速响应、紧急部署,及时调集专业队伍、推动技术力量前移,全面铺开应急排查,迅速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手资料,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二是针对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紧缺的情况,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厅支持,统筹协调全省技术力量,派出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与管理人员,支持帮助我市灾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是市、县(区)政府与专业地勘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专业地勘单位的技术、人才优势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驻点技术支持、督导等工作。
    7.创新防灾管理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动避让。一是在主汛期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时间窗口,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及早谋划,提前部署,积极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会商制度,确保信息畅通,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二是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工作,重点强化面向基层干部、监测人员、受威胁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三是组织开展针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普通群众、工程施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着重突出主动避让、临灾避让的演练工作,让群众熟悉撤离信号、撤离路线、避险场所,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重点是加强靠山、靠崖及沟口地带居住、生产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加大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避让搬迁工作力度。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南坝东街2号

电话:0835-2243842

传真:0835-2239030

邮箱:yasgtzyj@163.com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 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8

蜀ICP备09001929号-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925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