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雅安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2025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订《雅安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防治方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九条措施》等规定和要求,结合当前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形势,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和年度降雨趋势预报,制订本方案。
三、目标任务
按照《防治方案》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将我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以及应对措施作出简要规划,使工作条理更清晰,工作目标更加明确,着力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主要内容
《防治方案》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概况、趋势预测、防治重点、防治措施四方面内容:
(一)分布概况。《防治方案》详细阐述了2025年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种类、数量、隐患点分布情况。
(二)趋势预测。《防治方案》对2025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据气象预测,2025年我市气候总体正常,年平均气温较常年正常略偏高,全市年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特殊地质环境导致隐患点多面广、地震活动加重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极端气候导致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人类工程活动增大灾害发生风险。预计2025年汛期我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将呈易发、高发态势,灾害发生数量较常年相当。
(三)防治重点。《防治方案》明确了2025年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防范区域和防范对象。重点防范期为:汛期(5月-9月)是全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高峰时段在主汛期(6月-8月)及秋汛期,特别是极端强降雨、连日降雨、短时强降雨时段及雨后48小时,需予以重点关注。重点防范区域为:地震重点影响区,包括宝兴县、芦山县、汉源县、石棉县;东部丘陵-低山区,包括雨城区、名山区、天全县东部、芦山县南部;西部低-中山区,包括天全县和荥经县大部。重点防范对象为: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农家乐、景区和安置点、工棚营地、露营休闲地等人口聚集区、人员活动区;靠山靠崖、临沟临坎的房屋前后及左右两侧;在建公路、铁路、水利、大型深基坑(边坡)等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交通干线沿线、旅游景区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周边区域。
(四)防治措施。《防治方案》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逐级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会商调度和联防联动防灾机制,切实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动山洪泥石流“沟长制”试点,确保防灾责任及措施层层落实到位。二是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隐患整治到位、防灾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持续强化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坚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联动机制,确保风险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喊醒叫应”,并坚决贯彻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妥善做好人员避险转移与撤离人员管控。四是抓好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积极争取国省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推进新一轮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加强受威胁群众搬迁意愿摸底调查,努力实现应搬早搬、愿搬尽搬。五是强化科技赋能支撑,全力配合推进科技赋能“揭榜挂帅”项目落地实施,探索“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机制,强化国土空间布局管控,创新管理、服务方法,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和基层防灾减灾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六是扎实推进面向基层的地灾防治宣传培训演练行动,灵活运用点位排查宣传、防灾进社区、“青春志愿·守护生命”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识灾避灾知识,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隐患发现、成功避险、“随手拍”等奖励激励机制作用,调动干部群众参与查灾报灾防灾积极性,推动全社会防灾意识从短期强化向长期扎根转变。七是严格值班值守,落实常态化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执行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报告制度,规范信息报送。